您的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查报告总结

自查报告总结

时间:2023-06-29

自查报告总结。

自查报告总结 篇1

近年来,安福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原则,大力推行以农村能源和果茶菜等农用有机肥为主要利用方向的粪污高效处理模式,遵循“填平补齐、因场施策”原则,对全县范围内生猪、肉牛、家禽等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以种定养,以规范生猪养殖管理,打造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鼓励规模养殖场(小区)流转周边农田、荒地,通过采购粪污储运设备,促进种养结合,形成全县“固粪肥料化、沼气循环利用化,粪水科学还田(林)利用化”的绿色畜牧业发展新格局。2021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100%,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荣获了吉安市2021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评估优秀奖。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2021年,全县生猪存栏24.3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9359头,生猪出栏35.311万头;肉牛存栏16.1199万头,出栏8.6372万头;家禽存笼181.83万羽,出笼487.01万羽。其中生猪养殖基本实现规模养殖,生猪规模养殖户26家,生猪养殖小区8个(已运营5个、在建3个);肉牛规模养殖户8户;蛋鸡规模饲养户1家。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我县对2021年全县畜禽实际存栏量进行测算,并对养殖场养殖用水量进行估算,根据各畜禽养殖场提供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及土地消纳证明材料,结合配套种植作物对土地承载能力核算,确定配套土地能够消纳所产生的粪污。按照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网上系统统计数据分析,2021年全县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畜禽粪污产生量194.6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量194.6万吨。

2.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

全县规模养殖场的固体粪污储存形式主要是建设堆粪棚(池)存放,液体粪污储存形式主要是建设流污池或粪污暂存池,并进行了防雨、防渗、防溢处理。目前,全县规模养殖场均建有粪污暂存设施,大部分都建设了黑膜沼气池、氧化塘、曝气池等设备设施,其中江西武功山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了沼气发电。按照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网上系统统计数据分析,2021年全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全县需要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规模养殖场52家,其中已完成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规模养殖场43家,9家已关停退养。

(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情况。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建设年限2021-2021年),中央项目建设投资6000万元,县整合配套资金480万元,企业自筹9795万元,合计16275万元。其中第一期中央项目建设投资为2800万元,地方配套340万元,项目实施主体自筹4638万元,合计7778万元;第二期中央项目建设投资为3200元,地方配套140万元,项目实施主体自筹5157万元,合计8497万元,整个项目主要分两期用于奖补建设。(1)第一期安排22家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设施提升改造,计划安排中央资金380万元;4个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计划安排中央资金1680万元;第三方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计划安排中央资金740万元。(2)第二期剩余4个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计划安排中央资金1520万;3个自行建设粪污有机肥场的养殖小区安排中央资金750万元;第三方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二期安排中央资金930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

我县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县政协主席、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协办、县纪委监委、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市监局、县住建局、县司法局、县法制办、县信访局、县公安局、县公安森林分局及19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规范生猪养殖管理暨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意见》(安办发[2021]238号)等文件,下发了《安福县污染防治攻坚战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县规范生猪养殖管理暨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督办辖区内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履职尽责,切实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推动畜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抓总,发改部门加强规划引导、项目支持,推动设施建设和创新运营模式;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突出绿色生产导向;能源、电力部门畅通沼气发电、生物天然气的入网通道;国土部门保障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用地;各乡镇人民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签订了《安福县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目标管理(2021—2021)责任书》,落实了主要责任和责任目标。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进工作

1.激励引导,完善设施。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通过奖补方式,引导现有34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加快3个在建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完善5个已建生猪养殖小区。积极推广应用“三改二分再利用技术”(改水冲粪为干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为改明沟排污为暗沟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再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固粪生产有机肥料,沼液达标排放,生物发酵床养猪零排放和畜地平衡等技术模式,指导现有规模养殖场科学治污,并进一步规范落实“畜禽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病死猪无害化、粪污综合利用化、生态养殖循环化”要求。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畜禽养殖场开展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改造,建设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和利用等基础设施。目前,所有规模养殖场均建了沼气池,开展了沼气利用,并严格按相关规定建设沼液处理设施。

2.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一是落实畜禽养殖环境准入制。与生态环境部门协调,全面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粪污综合利用配套与养殖规模和处理工艺相适应的粪污消纳用地纳入环评范围,新建规模养殖小区严格做到污染防治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对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运转和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长效监管,县里成立督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就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对未完成目标任务予以通报。

二是实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管理。结合农业污染普查、畜禽污染整治工作,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清查建库,完善畜禽养殖场地理坐标信息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等基本信息,做到一场一档,实行联网管理,赋予统一身份编码,实现信息直联直报,并及时上报。三是创新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模式。目前,我县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主推三种模式:粪污循环利用模式(江西武功山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个生猪养殖场),粪污异位发酵床模式(水西邓幕塘家庭农场),粪污达标排放模式(康华彩肉牛养殖场)。在源头减量上,推广干清粪、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碗式饮水器节水等技术模式,控制养殖污水产生量。在过程控制上,推广种养结合,异位发酵床,达标排放等模式。在末端利用上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有机肥生产、水肥一体化、能源化、清洁照用等模式,提升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中小养殖户粪污利用方式较单一。部分中小养殖户对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认识还不足,对粪污的利用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果蔬种植),部分粪污处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有机肥使用范围不广,推广难度较大。由于有机肥肥效较慢且价格偏高,劳动力投入较大,养殖场户和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

3.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以年出栏1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为例,完全改造完毕约需600万元(包括设施改造、固液分离设施配置等)。运行成本高,据估算,每吨污水处理运行成本达6-8元,正常运转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运行一段时间后易腐蚀、损坏,又需要更新。因此对于投资回报率低的畜禽养殖企业来说,多数感觉资金投入大,难以承受,畜禽养殖场户自有积累用于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的资金明显不足,希望得到国家项目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等、靠、观望”现象还普遍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宣传力度。畜禽废弃物是畜牧业生产的“另一半”,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用则利、弃则害。将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向广大畜禽养殖户宣传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识。

二是加大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相关涉农惠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办法,对稳定达标运行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规模化养殖场给予奖补,扩大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补贴比例和范围。进一步用好贴息、政策性贷款及小额信贷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畜牧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解决畜牧产业发展遇到的资金瓶颈制约问题。同时,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支持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畜牧业绿色发展更大支持。

三是加大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科技支撑力度。整合全县科技资源,加强与国家、省、市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推广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试点示范和培训指导力度。

自查报告总结 篇2

百忙之中,各位领导不辞辛劳,不远万里莅临新晃侗乡指导工作,这既是对我们基层干部的关爱,也是对我们基层工作的鞭策,我们倍感荣幸,深受鼓舞。在此,我谨代表县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一、我局的基本概况

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南、西、北与贵州多个县市区接壤,居湖南“人头形”版图的“鼻尖”上。全县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居住着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总人口27万,其中侗族占80.13%,这里民风淳朴,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6%,重晶石、钾、铅、锌等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新晃黄牛肉加工、龙脑樟加工等特色产业享誉全国,连续xx被评为省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连续6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县,是怀化为数不多的全国卫生文明县城。新晃侗族自治县税务局于20xx年7月20日挂牌成立,设13个科室,3个派出机构,1个事业单位,全局现有党委委员7人,在职干部110人,平均年龄41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92人,占人数的82%,退休干部50人,负责辖区内4613户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工作。新机构成立后,在总局、省市局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干部队伍和谐团结,各项税收工作有序推进,20xx年全市系统绩效考核中,我局位居全市第一,在最新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局位列全省130多个县市区中第16位,为当地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贡献了强劲的税务力量。

二、减税降费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来,我局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减税降费工作的指示要求,始终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作为今年的头等政治任务,对标对表,挂图作战,全面抓实、抓细、抓好减税降费落地工作,得到了省局周巧艺局长和县长陆志前的表扬性批示,相关经验做法还被《国家税务总局减税降费工作简报》《湖南税讯》《怀化税讯》等内部媒介编录推广,新湖南客户端、新晃电视台、红网等多家外媒也对我局的减税降费工作做了相关报道。

(一)建机制,聚合力,把好减税降费组织关

1.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税务、发改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新晃侗族自治县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其他部门协同配合与信息共享的组织架构;成立了实施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我局一把手负总责,下设10个工作小组,进行交叉分工协作;成立了第三方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人专事专责,组织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有效防范减税降费政策执行过程中乱收费、变相强制收费等问题。

2.凝聚工作合力。我局负责人积极主动向县委书记、县长进行减税降费工作汇报,争取地方支持,并定期向县四大办、纪委、组织、宣传、统战、审计等部门负责人通报减税降费工作情况,形成工作合力。今年来,先后进行各类汇报衔接20余次,减税降费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4月4日召开的县委常委会会议,就减税降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单位内,强化部门联动协同,凡涉及到减税降费工作的,部门之间不设壁垒,通力合作,工作推进期间,部门间协作顺畅,未出现一起推诿、扯皮现象。

3.完善工作机制。畅通上传下达机制,对总局、省、市局实施减税降费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全方位传导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重大决策部署和税务总局工作要求;建立任务清单制,细化减税降费70余项任务清单,层层分解包干,明确具体责任到岗到人;健全工作常态机制,实行“周例会、月调度、日报送”,定期组织责任部门对减税降费工作进行协调部署,统一工作步调;建立政策分析机制,开展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随时观测企业税费负担变化情况,分析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经营状况、微观主体的影响,稳定企业预期,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强宣传,重落实,把好减税降费服务关

1.多点多面抓宣传。一方面,依托大型活动进行宣传造势,4月1日,联合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工商联举办了“减税降费政策宣讲暨同心惠企助企行动启动仪式”大型宣传活动,4月23日,联合县财政局、工业园管委会、发改局等单位开展了“创响三湘减税降费进园区”活动,4月24日,联合新晃职业中学开展“减税降费进校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媒体平台、税务干部下户走访、集中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将宣传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编制了《减税降费疑难问题50答》和《深化增值税改革100问》等政策清册,先后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解决政策疑难200多个,培训纳税人和缴费人1000多人次,“一对一”上门辅导160余次。

2.多措并进优服务。一是及时升级金税三期工程系统,确保纳税人网上申报、电子税务局、ITS等信息系统运维和数据安全、稳定顺畅;二是坚决落实“最多跑一次”、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进一步优化办理企业税务注销程序,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简易注销业务协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做到“三没有”(没有要求纳税人增加任何报送资料、没有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和违规调整个体工商户定额、没有违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设置限制条件或设立审批)。三是畅通征纳互动渠道,实行局党委委员轮流坐厅制度,在办税服务厅设置优惠政策落实咨询服务岗,成立减税降费青年志愿者服务分队,点对点、面对面解决纳税人的疑难问题,开设减税降费“电话、网络、实体”三方通道,及时响应、受理和办结纳税人意见诉求,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3.不折不扣抓落实。用减税降费落实的抓力激发企业增收的活力,从税源根本上推动税收收入增长。今年1-6月,我局完成市政府任务口径收入22626万元,同比增收1181万元,增长5.51%。一是坚决落实小微企业退税办理,摸清退税底数,做好小微企业因追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退还多缴税款工作。1-6月根据小微普惠性减免退库统计情况,我局应退户数191户,金额101.27万元,已退户数139户,金额100.25万元,联系不上36户,金额0.99万元,已通告36户,联系上不愿意办理16户,金额0.03万元,资料留存16户;二是坚决落实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今年1-5月合计减免2807万元,其中小微企业普惠政策减税519万元,个税改革减税1119万元,其他减税106万元;三是坚决落实相关降费政策,稳步推进社保费征收体制改革,5月1日起,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5月推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54户,应缴单位部分保险费465.30万元,与降率前的保险费相比,减少116.32万元。

(三)严督查,细核算,把好减税降费落地关

1.发挥党建工作“领航员”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意识形态和思想建设的凝聚带动作用,激发党员的队伍组织力和战斗力,由局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将减税降费作为党委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统筹来抓,在每月的县局党委中心组、各支部的政治学习中穿插安排减税降费学习内容,将减税降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压实党建和减税降费双重责任,以支部为单位,通过“支部结对共建、专题调研、共同组织活动”等形式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宣传,今年来,组织开展“落实减税降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减税降费党旗红,精准落实当先锋”、“税企党建共建,深化减税降费”等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为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地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发挥纪检监察“监督员”作用。加强全局日常工作的纪律监督,打造纪律严明的税收队伍,为减税降费全面落实保驾护航。由局党委委员带队、纪检组配合,每月对上下班、8小时工作纪律开展暗访督查,对督查结果全局通报,营造持续有力的高压威慑氛围,今年共开展纪律督查暗访活动9次,整改问题7起。同时,围绕“减税降费”组织开展了廉政大走访、专项大督查活动,减税降费纪检监督组近期推出20项问题清单和意见征集表,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全县30余户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减税降费专题督查走访,发放调查考评表43份,收集纳税人意见建议28条,现场解决纳税人疑难问题7件次,在税务部门纪律作风测评中,好评率达到100%。

3.发挥税务干部“质检员”作用。一是通过“税管员上门、志愿者上门、纪检员上门”层层把关,过滤政策落地的疑点、难点、疼点,及时查补解决问题短板。如:通过督查走访,及时发现并纠正新晃工会的错误申报信息,使其正确享受到普惠性增值税减免6249.2元;二是建立健全减税降费统计核算机制,按要求对有关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及时准确上报统计数据,确保数据底数清,运用无纰漏。经自查,我局既无搞变通、要求企业提前申报缴纳税款、多缴税款等收“过头税”行为,也无虚收空转等违规征收的问题;三是通过调取比对今年《发票底账系统软件》数据,发现部分纳税人在开具发票时仍选用原适用增值税税率,目前相关股、所正在进行核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减税降费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牵涉层面广,因素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需要克服:一是部分干部对减税降费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存在“临时观念、短期行为”等认知误区,工作动能不足,宣传辅导存在失位、缺位现象,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二是退税覆盖面广,自然人退税难度大、退税积极性不高,自然人享受优惠政策清理及退税的工作进度相对滞后,还不能很好的满足、适应减税降费的工作要求;三是金三系统对减税降费的电子台账和统计核算功能尚未健全完善,部分干部对减税降费的电子台账和统计核算工作存有畏难抵触情绪,间接影响到工作质效,不利于今后减税降费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四是减税降费对地方组织收入形成冲击,地方因财政减收面临的压力较大,需进一步拓宽挖潜增收的税源渠道,刺激和增强市场活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减税降费工作已在我县各个行业全面落地,接下来国家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也将相继出台,我局在抓好现有政策落实的前提下,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自我监管,重点围绕五个方面纵深推进减税降费工作,确保广大纳税人切实享受到减税降费的政策实惠。一是继续提升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清减税降费的重大意义,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的各项工作部署,自觉把减税降费工作作为深入践行“增强四个意识”和“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内容。二是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县局党委继续强化领导统筹全县减税降费工作,形成统一集中的大工作格局,各责任成员单位要加大配合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减税降费等工作顺利高效开展。三是继续加强退税工作。组织专门团队,对自然人享受优惠政策进行清理,确保每一个自然人应享尽享,应退尽退;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理退税力度;加强与应退税纳税人的联系,督促纳税人提供相关资料,及时办结退税手续。四是继续加强调研评估。积极开展减税降费政策调研,开展减税降费效应分析,对全县各行业税源情况进行摸底,建立“重点工程、房开项目、工业企业,国有大型企业”4个工作小组,对政策落实开展评估、调研、分析、跟踪,确保相关政策精准落地。五是继续加大考核力度。加大税务干部自身能力和纪律作风建设,加大内部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政策执行力,发挥好减税降费主攻手作用。对税务人员落实减税降费、个税改革和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不力和有征管漏洞的严肃问责追责。

自查报告总结 篇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亳政办秘〔2018〕20号)和《亳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亳政办〔2018〕20号)等有关精神,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我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进度。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述

(一)工作进展

“十三五”时期我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稳步推进。2016年我区畜禽养殖粪污随意排放较为严重,自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亳政办秘〔2018〕20号)和《亳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有关文件精神以来,积极联合环保、水务等部门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工作机制,2017年,印发了《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谯城区规模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谯政办秘〔2017〕238号)文件,重点整治对现有未建治污设施或治污设施不完善的规模畜禽养殖场,限期建设“雨污分流管网、三防堆粪场、集污池”等治污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2018年,印发了《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的通知》(谯政办秘〔2018〕134号)文件,对新建养殖场落实“三同时”制度。同时,强化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直排环境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形成震慑作用。2019年印发了《亳州市谯城区建立畜禽规模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实施方案》(谯政办秘〔2019〕54号)文件,建立我区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我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进度。2020年再次按照市、区政府统一部署,积极投入全市农村爱国卫生防疫运动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对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全面排查配套设施配备情况及运行情况,确保配套治污设施完好并正常运行,不发生直排现象,正常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积极开展我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制推进项目,及肥水管网进田试点推进工作。

(二)工作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初见成效,综合利用率从直联直报系统2017年度纳入考核以来,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从79.15%提高到2020年的97.7%。截止至2020年底,我区共摸排备案434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已按要求全部建立雨污分流、“三防”堆粪场、集污池等配套治污设施,并建立粪污消纳协议及消纳台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三)存在问题

一是畜禽养殖仍存在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不规范、处理不到位情况;二是培育粪污资源化利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力度不够;三是支持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少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我区制定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及养殖场肥水管网进田示范点建设,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建立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制推进工作机制,鼓励在养殖密集区域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支持引导推动养殖场业主在养殖场周边流转土地,按养殖规模数量配备可供消纳种植土地,不断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机制,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业。

二、评估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组织领导

1.印发了《谯城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作方案》(谯政秘〔2020〕90号),成立了谯城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以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及农业农村局局长为副组长,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谯城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区科技局、区农机中心、区畜牧中心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党政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区农业农村局牛庆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区政府对我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高度重视,为加快推进我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2020年11月23日下午,区政府第150次常务会议,周霄区长主持会议,专题研究了《谯城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区)推进项目工作方案(讨论稿)》。会议确定,同意区财政按照中央财政资金5%安排配套工作经费50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

3.印发了《亳州市谯城区农村爱国卫生防疫运动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调度方案》(谯农工〔2020〕1号)制定了“畜禽规模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调度细则,采用常态暗访和专项调度的方式对乡镇每月认真开展调度,并依据调度结果对乡镇进行排名考核,实行月度奖惩和年度奖惩的奖惩方式开展对乡镇政府目标考核。

(二)政策落实

落实沼气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和上网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生物天然气接入经营燃气管网、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按照《关于谯城区2019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方案》,已完成对规模养殖场购置粪污固液分离机实行敞开补贴,以点带面推动我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印发了《关于提供亳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重点建设养殖项目用地的紧急函》、《区农业农村局关于提供亳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重点建设养殖项目用地摸排登记汇总统计的函》,谋划、规划、调整养殖用地规划指标。对符合条件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

(三)还田利用

1.积极推进肥水管网进田试点示范点建设。将养殖场肥水管网进田试点工作纳入我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打通粪污还田“最后一公里”,对符合条件的肥水管网建设的试点实行“先建后补”,提升畜禽粪肥还田效率,降低还田成本。

2.积极培育有机肥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亳州市立丰有机肥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改扩建项目建设,该公司负责康楼禽业合作社成员20多家养殖场的粪污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年处理粪污及秸秆(药渣)废弃物15万吨,年加工生产商品有机肥5万吨。

3.积极培育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招商龙头企业。加大对生猪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重点支持牧原集团、正邦集团等龙头企业在我区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工作,该项目将建设高标准、创新型的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四)技术指导和执法监管

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谯城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户)治污设施建设及场区内外环境卫生整治技术规范的通知》(谯畜污整字〔2018〕25号),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建设提供了技术规范,强调畜禽规模养殖场按照标准配套建立雨污分流设施、“三防”堆粪场及集污池,并要求正常运转,明确规定了对年出栏5000头猪以上,做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保部门审批,其他需要环境影响登记表网上报备。对新建扩改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在选址、设计、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按要求办理《环评报告书(环评备案)》,生态环境部门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加大执法监管处罚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态势。印发了《亳州市谯城区农村爱国卫生防疫运动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调度方案》(谯农工〔2020〕1号)制定了“畜禽规模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调度细则,每月定期对乡镇认真开展调度。

三、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及装备配套率

当前全区现有规模养殖场434家,已全部纳入直联直报系统管理,截止至2020年12月份,我区规模养殖场资源化利用率达97.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二)省级任务完成情况

1.加快全区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制推进项目建设。我区编制了《谯城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制推进项目实施方案》(谯政秘〔2020〕90号),该项目正在实施,近期将完成项目建设。

2.认真开展商品有机肥推广项目实施工作,制定了《谯城区2020年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实施方案》(谯农〔2020〕117号)文件,支持推广商品有机肥1.6万吨,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面积3.2万亩以上。

(三)市级任务完成情况

积极推进肥水管网进田试点示范点建设工作,2020年10月5日在大杨镇、立德镇召开“规模养殖场肥水管网进田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全区21个乡镇,101家规模养殖场负责人参加了现场会议,市疫控中心主任刘善斋、区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负责人牛庆水在会上对黑膜厌氧发酵及肥水管网进田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并现场动员广大养殖场参与建设。2020年10月10日,区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再次组织有意向的养殖场负责人,并邀请肥水管网进田技术专家在谯城区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召开肥水管网进田工作三方座谈会,现场动员养殖场负责人参与肥水管网项目建设,实施“先建后补”政策。2020年12月2日印发的《谯城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作方案》把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厌氧发酵池及肥水管网进田正式纳入我区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作中。经前期统计我区实施肥水管网进田的养殖场有15家,其中已完成肥水管网的有10家,正在建设的有5家。

四、地方典型经验

(一)亳州市康楼禽业有限公司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

亳州市康楼禽业有限公司规模养殖生态循环建设项目,以养殖业为基础,以有机肥加工为纽带,以养殖种植联合体为依托,发展循环农业,整合当地家庭农场,利用项目区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种植绿色玉米、大豆、蔬菜等。做到植物生产(种植)-动物转化(养殖)-微生物还原(动植物废弃物发酵)的生物链,完成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利用,发展生态农业。该公司新建占地44.56亩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处理加工基地,着手发展以有机肥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以康楼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养殖基地的优质鸡粪、谯城区农作物秸秆和亳州特色产业中药材的药渣为原料,生产有机肥。康楼生态循环农业是以亳州市康楼禽业有限公司养殖场的废弃物处理为起点,其他产业配合形成的。养殖场产生的污水进入污水高效利用处理设施;产生的沼气一部分用于清洁能源使用,剩下的用于全部用于发电,发电用于满足养殖场的部分用电需求及供暖;鸡粪用于加工有机肥施用到项目区的种植户,销售给农户。种植产生的玉米大豆加工饲料,中草药提取过的药渣用于加工有机肥。这样各个环节首尾相连,互助互辅,形成经济高效、生态环保的康楼生态循环农业。为社会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亳州市谯城区牧原农牧有限公司谯城二场

亳州市谯城区牧原农牧有限公司谯城二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立德镇李村,占地约180.25亩,主要建设怀孕舍14栋、哺乳舍12栋、后备舍3栋、一体舍48栋以及配套的生活区、治污区等。设计年出栏7.5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总投资9524.2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638万元。该场大力发展“养殖—沼肥—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在猪粪处理上,采用固液分离、集中收集、发酵处理、专用加工、品牌销售的模式,可根据土壤性质、作物种类、客户需求生产各类专用有机肥。在猪尿处理上,采用分级收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沼液暂存、管网输送、施肥还田的模式,让猪尿变成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带动周边农业发展。

特此报告

自查报告总结 篇4

仙霞镇主要采取“干清粪减排模式,粪便和污水分别收集贮存,三级或多级沉定池、沼汽池,有防渗设施的污水收集贮存池,采用粪污还田和生产有机肥两种模式进行末端利用。畜禽养殖场建设干粪堆积场,对便进行自然堆沤腐熟后,作为农家肥利用或生产有机肥。粪水、尿液建设沼汽池、或建设沉淀池后经氧化降解发酵沼液还田、肥水还田利用。

仙霞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的主要工作。一是根据宁国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1年宁国市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农〔2021〕67号)文件精神,仙霞镇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镇农业农村办联合执法、环保部门对镇11家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进行验收,其中大型规模养殖场2家,普通规模养殖场9家,验收结果为11家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都符合。畜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27622-2011)标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二是按要求真实准确填报9家规模养殖场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对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分类管理;三是与养殖户建立“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信息交流”微信群,互相学习,互相监督,随时答疑解惑。四是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奖补项目,自项目推进以来共补助规模养殖场10家,辖区内1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装备配套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且禁养区内无新建和复养畜禽养殖。

自查报告总结 篇5

XX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XX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2年8月16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精神,主动顺应宏观调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2年6月底,全市注册登记的各

类市场主体总数6.7万户,累计注册资本148.25亿,其中内资企业1749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3%;私营企业3536户,占市场主体总量总量的5%;个体工商户6.08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0%;农民合作社1231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

总量增长迅猛,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9.7亿元、实现税收7.2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44.15亿元和4.1亿元,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和税收分别占全市生产总值和全市税收总额的37.27%和41%。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到46户。非公有制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安排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力量。

新上项目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

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了一大批民营项目。特别是2008年到2011年,全市开工建设项目562个、建成投产471个,完成投资218亿元,其中: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291项,建成投产98项,完成投资138.2亿元。XX药业、XX铝业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抓住金融危机期间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投资成本较低的机遇,新上了一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大项目,对拉动和保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做出了重要贡献。

集聚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市委、围绕打造“中国X都”、“中国X都”,坚持“工业强市、园区引领、项目带动”的基本思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将全市开发区进行整合,建设完成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工业集中区,总面积在115.2平方公里以上。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入驻集聚发展。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政

策引导,支持鼓励一批民营企业技改项目进区入园,使非公有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不断得到提高,有效地带动了产业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开始将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品牌效应上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装备和研发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创新意识,涌现了一批科技型企业,2007年以来,我市XX药业、XX制药、XX花卉等三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XX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XX制药、XX药业、XX公司等5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XX药业等10户企业的11种产品获得“XX名牌”称号,有40多个商标被评为XX省著名商标,XX药业公司的“XX”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市工业领域获得科技进步奖的生力军。

吸纳就业突出,社会贡献显著。近

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开拓市场,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22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65%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为全市“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近年来,我市普遍实行了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地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项目113个,联系领导定期深入企业,听取情况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2011年,帮助解决了包括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融资担保、周边环境等方面的问题243个,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的经济运行。采取有力措施,扶持促进发展。一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

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11年起,市县区财政每年预算递增安排5500万元,其中30%用于对企业的水价补贴、融资担保公司奖补、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等;从2012年起,设立XX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采用贴息的方式对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补助。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和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近年来,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以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国家、省、市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我市优秀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战危机、度难关的典型经验,大大增强了全市中小企业战胜金融危机、实现平稳发展的信心。坚持招商引资,积极承接转移产业。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通过领导招商、专业小分队驻地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等形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特别是去年以来,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机遇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金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紧紧围绕马铃薯产业、中医药、铝产业、矿产建材、新能源、装备制造、盐化工等七大支柱产业招商,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加工基地。引进了XX集团、XX药业、XX藏药、XX药业、XX水泥、XX塑胶等非公有制企业,新建和竣工了一批重大民营项目,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扶持融资担保行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近年来,XX市加大对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引导,全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得到较快发展,担保机构数量和担保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去年以来全市共新增担保机构7家,新增注册资本2.7亿元。截止目前,全市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17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

总额达5.4亿元,从业人员160多人。截止2011年底,全市各类融资性担保金额达9.9亿元,其中: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1.2亿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及妇女创业贷款担保5.2亿元,为养牛农户贷款担保501万元,各类在保责任余额合计17.8亿元。全市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杠杆效应非常明显,在缓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提供服务。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以服务企业为主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千方百计为企业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和扶持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产品监测、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服务,解决中小微型企业在技术、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截止目前,申报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市级示范平台15家,其中XX有限公司被推荐为国

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引导市县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现有创业载体资源,鼓励支持利用闲置的厂房、场地以及在现有各类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商品交易市场等,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审批代理、开业指导等综合服务,提高小微企业创业成功率。目前已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8家。三是建立健全银企对接机制。通过联合市内商业银行、担保公司,通过举办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参与的供需对接会、项目洽谈会、产品推介会和政策培训会等,增强小微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和认知,提高银企对接成功率。2012年上半年协调20户企业与市内商业银行成功签订了21项贷款协议,为企业融资2.5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体实力不强。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工商户占到90%,私营企业仅占不到10%,存在“小、散、低、弱”问题。而且个体私营企业大多分布于传统产业,经营领域不宽、层次不高,结构单一。从目前XX市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中医药、淀粉加工和铝产业优势正在形成以外,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创新意识不高。仍有一些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创新观念滞后,小富即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浓厚,经商办厂子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开拓进取的胆量和勇气,抓不住市场机遇,即使办起厂子,也往往做得不大、不强。部分企业对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不少企业是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金融行业贷款门槛高,审批环节多,加之近年来商业

银行“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信贷政策,使得贷款审批权向上高度集中,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信誉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企信贷矛盾。企业融资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

人才支撑欠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经营决策主要凭经验,管理靠家族成员或亲情关系,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注重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轻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难以向高层次、高水平、高规模方向发展。服务效率不高。虽然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不少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弹簧门”、“玻璃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处于关键阶

段。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完善园区功能、培育产业集群、加大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升级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通过开展富民兴陇、全民创业等行动计划,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非公经济。力争通过今后五年的努力,全市非公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速度、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实现突破性增长。到201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全力抓好各级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保稳定、促增长”的经济政策以及鼓励、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前景好、潜

力大的非公有制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围绕《XX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能够落实到位,鼓励、引导和支持我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引导骨干非公有制企业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新上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鼓励引导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技术合作,鼓励企业通过技术难题招标、技术支撑、人才培育、信息提供、新技术、新成果推介等方式实现产学研联合,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优势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四是用好国家、省市各类项目资金,对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和产品给予重点支持。

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逐步对现有担保机构进行增资和整合,引导整合成立一批资金规模大、合作银行多、管理制度完善的担保机构。二是成立行业协会,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担保机构在业务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担保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全面开展业务,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支持,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力度,确保信用担保体系规范良性发展。

全力做好骨干企业的培育工作。一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增强政策观念、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帮助企业家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把企业做强做大。二是在全市范围内,从“示范效应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

大、吸纳用工多、社会贡献大”的非公有制企业中选定100家营业收入有望超亿元的骨干企业,作为市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实行政府目标管理,在政策、环境、专项资金、上市、融资、人才及研发中心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三是综合运用重大项目例会、专题协调会等形式,及时协调企业运行中的煤、电、油、运、气及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运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继续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精减行政审批项目,创新行政审批方式,优化行政审批程序。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检查审批制、收费项目及标准申报公示制,限制部门收费和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实行企业评部门、群众评干部的考评制度,推行领导与企业家定期座谈、部门与企业定期联席等制度,抓好对部门落实政策规定和公开承诺的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政府

部门执行力。三是大力宣传全民创业、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使广大干部群众及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好政策,用足用好有关政策,在全市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四是尽快召开全市非有制经济工作会议,隆重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高成长性民营企业,进一步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浓厚氛围。

五、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省上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组建并完善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方法和制度。

相关下载

相关标签

最新更新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软件 游戏